隨著微信公眾號數量日益增加,平臺化的公眾號其實很難再有突破和發展。早期的一些微信紅利期建立的平臺類公眾大號,也會逐步被垂直類的公眾號消磨瓜分。也就是目前很多平臺類公眾大號所擔憂的:粉絲逐步出現負增長的趨勢和閱讀數的逐步減少。相反,很多垂直類的公眾號粉絲和閱讀數都出現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 細分化的生活逐步養成
比如現在人們買衣服、買酒、家具、裝修、母嬰奶粉或者其他的生活服務,都會選擇專門網站、門店、或者APP,而那些“包羅萬象”的購物網站、超市百貨、平臺類APP則人流量或用戶逐步減少。微信公眾號也是如此,要順應人們細分化的生活節奏,要做到的就是你這個公眾號就是精準服務這部分人群的,切勿“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情況發生。
很多想建立平臺類公眾號的人,都會犯一個“通病”,就是想把盤子做的足夠大,可以承載各種需要與服務,一味的想把用戶或者粉絲量做的足夠大;認為垂直類的公眾號比較難“包羅”各種用戶群體。但是往往這樣一個“通病”,讓很多公眾號做的不倫不類,不僅沒有實現用戶“包羅萬象”的增長,反而最后落個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目前階段,我認為微信公眾號用戶不在多,而在精(活躍)。據統計,垂直類的公眾號粉絲活躍比例遠大于平臺類微信公眾號。也就是說只要你把垂直公眾號做到精細化運營,也能出現“四兩撥千斤”的動能。
②微信公眾號的“琳瑯滿目”造就選擇疲勞
就拿我來說,我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不下20個,但是其實我每天能打開看的就2-3個。因為我沒有這么多碎片化的時間去看所有的公眾號,所以我只能選擇我最迫切需求的公眾號看。相信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樣的經歷吧。所以有限的碎片化時間需要的是精細化的需求,垂直類的公眾號更能直接給到用戶想要獲取的信息和服務。
2、種子用戶是微信公眾號成敗的關鍵
很多人應該懂“種子用戶”的概念吧。新建立的公眾號,一定要想辦法積累種子用戶。特別對于垂直類公眾號來說,種子用戶就變得尤為重要了。雷華在運營推廣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把用戶數(粉絲)劃幾個階段性目標。500、1000、5000、10000、50000、100000。
其中,前500為“鉆石種子用戶”,說實話,這500個鐵桿用戶真的很難積累到。很多急功近利的人會通過互粉的方式來實現這個階段的目標,但是我是不贊同的,因為互粉得來的用戶,98%以上都是僵尸粉,這樣做毫無意義。為了得到這500個鉆石種子用戶,雷華做了兩件事:
①點對點加行業內人士QQ或者微信號,通過一定的交流判斷對方是否可以成為這個公眾號的鐵桿用戶,如果交流的不錯,而且對方看好這個行業,找準時機把公眾號名片發給對方,讓其關注一下。曾經自己也統計了一下數據,這樣做的關注成功率在30%-50%之間。
②成為某個行業內人會關注媒體的專欄作家(這里也是門檻,首先你得有一定的積累),原創了一些關于行內的資訊和干貨,不定期的發表在該媒體上面,這樣大家在看到你原創的資訊和干貨的時候,就會注意到你的公眾號信息,引發很多人會主動關注,通過搜索去關注你公眾號的人,一般來說都是鉆石用戶了。雷華只用了3天時間,就積累了這500個鉆石種子用戶。有了這500個鉆石用戶之后,你會發現你的公眾號的資訊新聞閱讀量上升了,轉發量也有起色了,每天的文章也能帶來一些自然增加量。
其次,500-1000這個區間的用戶,雷華把它定性為“黃金種子用戶”,這個階段的用戶,會在行業內的QQ群、微信群、百度貼吧、豆瓣、知乎、微博等去獲得,這個操作動作是連續性的,不斷的發帖,不斷的和人聊天交流,當然公眾號日常的信息選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快你就會發現你的公眾號粉絲突破1000了。
再次,1000-5000這個區間的用戶,雷華把它定性為“白銀種子用戶”,要達到5000這個階段,日常的原創發布、點對點加、內容覆蓋各大媒體還是沒有辦法滿足增長的需求。而且這個階段是逐步樹立行業權威的階段,也就是說垂直公眾號能否在行內樹立標桿,在這些精準用戶群體中能否樹立權威至關重要。這個階段做了一件目的很明確的事情,那就是把“筆頭”的方向對準行業內那些知名的企業,實時關注他們的動態、他們的布局和動向,只要有風吹草動,在公眾號上的信息都會及時的出現,這樣堅持了大概兩個月,這個垂直公眾號就在行業內有遍地開花的成效了。
最后,當你的垂直公眾號粉絲到達10000的時候,你會發現,同等粉絲情況下,活躍的粉絲遠遠比平臺類公眾號多出20%-40%。此時每日的自然增長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對于粉絲過了1萬之后,該如何調整運營推廣策略,我會在下面幾個點說明。
3、公眾號與微信群、QQ群綁定至關重要
當運營的垂直公眾號在行業內知名度不斷提升、粉絲數和閱讀數不斷增加的時候,雷華做了兩件事:
①建立對應名字的微信群;
②建立對應名字的QQ群。
之所以建立這兩個輔助,是在推廣的過程中發現,垂直類行業公眾號,大家都迫切的需要一個能發表意見、與人交流的區域。特別是對于處于興起的行業,很多人和企業都在探索期,這個期間,經驗和想法的交流很重要,曾經也想過在公眾號上直接開放社交的板塊,但是后來發現,其實花費很多時間去開放效果也是一個未知數。所以索性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特別是QQ群的建立,讓很多上班族有了能發言的地方。起初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導入了部分用戶,另外通過把圈內的好友加入。現在證明這樣做是對的,現在群里的單日發言量都突破1000,都是交流與探討,而且每天都有很多用戶加入。另外,日常的公眾號不錯的內容也會分享到QQ群和微信群,也可以增加不少閱讀量。公眾號碎片化閱讀+QQ群上班時間交流,兩者一起結核,使公眾號的品牌深入人心了。
4、“爆發點”是公眾號樹立行業權威的動力
對于公眾號如何樹立行業權威,雷華的經驗是偶爾給行業驚喜。當然,要想到一個好的“爆發點”并不容易,因為有些驚喜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人或許會去準備很多獎品做活動、抽獎等等來實現轉發關注。但是畢竟這也是涉及到成本的,而且類似的獎品活動市面上比比皆是,根本就毫無新意。當然也有一些大神文案寫手,寫出一些非常精辟的文章來達到引爆的目的,但是引爆的是粉絲數,并非是行業權威。那到底如何不花1分錢,也能找到一個樹立行業權威“引爆點”呢?
通過觀察,發現行業人士的對比傳播對于樹立權威很有作用。所謂的對比傳播就是:公眾號做為組織者,找一些行業人士做對比,大眾作為裁判。為此雷華做了一期“移動醫療最具魅力CEO大比拼”的線上策劃案。上線當天,參與人數突破1萬人,比拼持續了3天,結束那天累計參與人數接近4萬人次。一場幾乎零成本的比拼策劃為何會引來這么多人參與呢?
后來總結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行業內迫切需要標桿企業;
②CEO文化代表的是企業魅力與實力;
③人與人之間的不服輸。公司員工看到自己的老板在比拼,基本都會去投票,甚至拉上身邊的親戚朋友去投票。雖然這次活動引來的粉絲數不多,但是這個樹立權威的引爆點,頓時在行業內家喻戶曉了。
5、如何構建公眾號的“G點”是高潮的基礎
所謂公眾號的“G點”,指的就是公眾號的興奮點、吸引點、亮點。前期吸引大量粉絲關注進來之后,如何留存和拉新,變得尤為重要。留存,就是要想辦法穩住目前已有的粉絲;拉新,就是如何突破增長的瓶頸。
為了構建這個“G”點,大膽的嘗試了走采訪路線,通過電話、微信、QQ等形式采訪了一些行業內的項目、人物、公司等。之所以會選擇采訪這條線,是對行業內用戶需求更深層次的挖掘。
①一些新興的項目剛好需要有人問津;
②行業內的人都喜歡看成功人物的經驗分享;
③一些大型公司或者黑馬公司的成功模式探索。通過采訪的形式挖掘深層次的干貨、經驗、運營成功模式、項目潛力等。事實證明,這條路是走對了,因為從統計數據表面,這類的文章閱讀和轉發數據比日常文章翻一倍。
① 細分化的生活逐步養成
比如現在人們買衣服、買酒、家具、裝修、母嬰奶粉或者其他的生活服務,都會選擇專門網站、門店、或者APP,而那些“包羅萬象”的購物網站、超市百貨、平臺類APP則人流量或用戶逐步減少。微信公眾號也是如此,要順應人們細分化的生活節奏,要做到的就是你這個公眾號就是精準服務這部分人群的,切勿“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情況發生。
很多想建立平臺類公眾號的人,都會犯一個“通病”,就是想把盤子做的足夠大,可以承載各種需要與服務,一味的想把用戶或者粉絲量做的足夠大;認為垂直類的公眾號比較難“包羅”各種用戶群體。但是往往這樣一個“通病”,讓很多公眾號做的不倫不類,不僅沒有實現用戶“包羅萬象”的增長,反而最后落個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目前階段,我認為微信公眾號用戶不在多,而在精(活躍)。據統計,垂直類的公眾號粉絲活躍比例遠大于平臺類微信公眾號。也就是說只要你把垂直公眾號做到精細化運營,也能出現“四兩撥千斤”的動能。
②微信公眾號的“琳瑯滿目”造就選擇疲勞
就拿我來說,我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不下20個,但是其實我每天能打開看的就2-3個。因為我沒有這么多碎片化的時間去看所有的公眾號,所以我只能選擇我最迫切需求的公眾號看。相信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樣的經歷吧。所以有限的碎片化時間需要的是精細化的需求,垂直類的公眾號更能直接給到用戶想要獲取的信息和服務。
2、種子用戶是微信公眾號成敗的關鍵
很多人應該懂“種子用戶”的概念吧。新建立的公眾號,一定要想辦法積累種子用戶。特別對于垂直類公眾號來說,種子用戶就變得尤為重要了。雷華在運營推廣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把用戶數(粉絲)劃幾個階段性目標。500、1000、5000、10000、50000、100000。
其中,前500為“鉆石種子用戶”,說實話,這500個鐵桿用戶真的很難積累到。很多急功近利的人會通過互粉的方式來實現這個階段的目標,但是我是不贊同的,因為互粉得來的用戶,98%以上都是僵尸粉,這樣做毫無意義。為了得到這500個鉆石種子用戶,雷華做了兩件事:
①點對點加行業內人士QQ或者微信號,通過一定的交流判斷對方是否可以成為這個公眾號的鐵桿用戶,如果交流的不錯,而且對方看好這個行業,找準時機把公眾號名片發給對方,讓其關注一下。曾經自己也統計了一下數據,這樣做的關注成功率在30%-50%之間。
②成為某個行業內人會關注媒體的專欄作家(這里也是門檻,首先你得有一定的積累),原創了一些關于行內的資訊和干貨,不定期的發表在該媒體上面,這樣大家在看到你原創的資訊和干貨的時候,就會注意到你的公眾號信息,引發很多人會主動關注,通過搜索去關注你公眾號的人,一般來說都是鉆石用戶了。雷華只用了3天時間,就積累了這500個鉆石種子用戶。有了這500個鉆石用戶之后,你會發現你的公眾號的資訊新聞閱讀量上升了,轉發量也有起色了,每天的文章也能帶來一些自然增加量。
其次,500-1000這個區間的用戶,雷華把它定性為“黃金種子用戶”,這個階段的用戶,會在行業內的QQ群、微信群、百度貼吧、豆瓣、知乎、微博等去獲得,這個操作動作是連續性的,不斷的發帖,不斷的和人聊天交流,當然公眾號日常的信息選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快你就會發現你的公眾號粉絲突破1000了。
再次,1000-5000這個區間的用戶,雷華把它定性為“白銀種子用戶”,要達到5000這個階段,日常的原創發布、點對點加、內容覆蓋各大媒體還是沒有辦法滿足增長的需求。而且這個階段是逐步樹立行業權威的階段,也就是說垂直公眾號能否在行內樹立標桿,在這些精準用戶群體中能否樹立權威至關重要。這個階段做了一件目的很明確的事情,那就是把“筆頭”的方向對準行業內那些知名的企業,實時關注他們的動態、他們的布局和動向,只要有風吹草動,在公眾號上的信息都會及時的出現,這樣堅持了大概兩個月,這個垂直公眾號就在行業內有遍地開花的成效了。
最后,當你的垂直公眾號粉絲到達10000的時候,你會發現,同等粉絲情況下,活躍的粉絲遠遠比平臺類公眾號多出20%-40%。此時每日的自然增長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對于粉絲過了1萬之后,該如何調整運營推廣策略,我會在下面幾個點說明。
3、公眾號與微信群、QQ群綁定至關重要
當運營的垂直公眾號在行業內知名度不斷提升、粉絲數和閱讀數不斷增加的時候,雷華做了兩件事:
①建立對應名字的微信群;
②建立對應名字的QQ群。
之所以建立這兩個輔助,是在推廣的過程中發現,垂直類行業公眾號,大家都迫切的需要一個能發表意見、與人交流的區域。特別是對于處于興起的行業,很多人和企業都在探索期,這個期間,經驗和想法的交流很重要,曾經也想過在公眾號上直接開放社交的板塊,但是后來發現,其實花費很多時間去開放效果也是一個未知數。所以索性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特別是QQ群的建立,讓很多上班族有了能發言的地方。起初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導入了部分用戶,另外通過把圈內的好友加入。現在證明這樣做是對的,現在群里的單日發言量都突破1000,都是交流與探討,而且每天都有很多用戶加入。另外,日常的公眾號不錯的內容也會分享到QQ群和微信群,也可以增加不少閱讀量。公眾號碎片化閱讀+QQ群上班時間交流,兩者一起結核,使公眾號的品牌深入人心了。
4、“爆發點”是公眾號樹立行業權威的動力
對于公眾號如何樹立行業權威,雷華的經驗是偶爾給行業驚喜。當然,要想到一個好的“爆發點”并不容易,因為有些驚喜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人或許會去準備很多獎品做活動、抽獎等等來實現轉發關注。但是畢竟這也是涉及到成本的,而且類似的獎品活動市面上比比皆是,根本就毫無新意。當然也有一些大神文案寫手,寫出一些非常精辟的文章來達到引爆的目的,但是引爆的是粉絲數,并非是行業權威。那到底如何不花1分錢,也能找到一個樹立行業權威“引爆點”呢?
通過觀察,發現行業人士的對比傳播對于樹立權威很有作用。所謂的對比傳播就是:公眾號做為組織者,找一些行業人士做對比,大眾作為裁判。為此雷華做了一期“移動醫療最具魅力CEO大比拼”的線上策劃案。上線當天,參與人數突破1萬人,比拼持續了3天,結束那天累計參與人數接近4萬人次。一場幾乎零成本的比拼策劃為何會引來這么多人參與呢?
后來總結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行業內迫切需要標桿企業;
②CEO文化代表的是企業魅力與實力;
③人與人之間的不服輸。公司員工看到自己的老板在比拼,基本都會去投票,甚至拉上身邊的親戚朋友去投票。雖然這次活動引來的粉絲數不多,但是這個樹立權威的引爆點,頓時在行業內家喻戶曉了。
5、如何構建公眾號的“G點”是高潮的基礎
所謂公眾號的“G點”,指的就是公眾號的興奮點、吸引點、亮點。前期吸引大量粉絲關注進來之后,如何留存和拉新,變得尤為重要。留存,就是要想辦法穩住目前已有的粉絲;拉新,就是如何突破增長的瓶頸。
為了構建這個“G”點,大膽的嘗試了走采訪路線,通過電話、微信、QQ等形式采訪了一些行業內的項目、人物、公司等。之所以會選擇采訪這條線,是對行業內用戶需求更深層次的挖掘。
①一些新興的項目剛好需要有人問津;
②行業內的人都喜歡看成功人物的經驗分享;
③一些大型公司或者黑馬公司的成功模式探索。通過采訪的形式挖掘深層次的干貨、經驗、運營成功模式、項目潛力等。事實證明,這條路是走對了,因為從統計數據表面,這類的文章閱讀和轉發數據比日常文章翻一倍。
本文地址:http://123beaconmarketing.com//article/2019/0620/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