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興趣和工作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尷尬。不知道如何開始的,最后卻因為各種原因匆匆結束一段難忘的經歷。
說起來有點像戀愛,其實公眾號運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1個問答
@1號女粉絲—Yorty(一個準大二妹紙,某求職類公眾號運營者)
我想了兩天,時不時在想公眾號究竟能給我帶來什么。感覺這是個需要想法,需要創造,需要能力的職業。
然后巴拉巴拉還說了一些其它問題,期間我在理發,于是趁著不看手機的時間,構思了一下這個問題如何回答。
@特能輸(本公眾號創始人)
我看了一下你的問題,總結來說就2個:
1、我適不適合做運營
2、運營是什么東西
公眾號其實只是個能力展示的地方,也就是你培養運營能力的地方。做公眾號不是個職業,頂多算個兼職。「你真的做的應該是運營,而不是你所說的公眾號」。
大部分大學生運營者做的最多就是編輯排版,這并不算真正的運營。還有最多的就是轉發文章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其實這也只算運營的一半,因為最重要的一半是「分析公眾號閱讀量等數據的來源和效果」。
適不適合這個問題,你要問自己,但是我可以給你幾個衡量的標準:
1、做這個你有沒有感覺樂此不疲
2、自己喜不喜歡研究用戶(聊天、分析等)
3、自己擅長做現在的事嗎,每天有進步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起碼運營對于你來說是個選擇。
運營是什么,這是個一直困擾很多人的概念。
但是我也可以跟你分享下我的理解,「運營就是你能把你的產品推薦給用戶,并且能夠讓用戶對你的粘性很高,并一直想用你的產品」。(自己寫的文章也算一種虛擬產品)
大概運營是什么,非常復雜,自己可以買書看看,建立基本認知。(買書記得買實戰派寫的,那些理論派寫的書看了作用不大)
二、2個說明
1.公眾號會衰敗,但運營能力處處需要
前段時間,紛紛有大咖唱衰公眾號。并因為類似文章被瘋狂轉發,一度成為熱點。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任何產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即使注冊量驚人的微信也不會例外。
而我們運營公眾號所掌握的運營能力,才是通用于各行各業的。
舉個例子,現在的微商賣貨,刷朋友圈廣告時都帶有運營思維。將「用戶分層,不定期的用福利激活僵尸粉,曬產品體驗提高購買率」等等。
微商廣告思路的轉變,越發讓人意識到運營能力的重要性。恐怕以后不懂運營,連微商都做不好。
2.把公眾號做到最好,才能在下一個風口有機會
這種類似的話是老羅(錘子科技CEO羅永浩)說的,他的意思是在這一個風口過去前,把手機做到最好,在下一個風口到來前才有機會。
做公眾號同樣是如此,如果你現在沒能做到相對有一點體量,到最后你也只能隨著公眾號的衰敗而消失。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每個平臺屬性不同,雖說這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但是平臺的遷移勢必會造成很大的用戶流失。如果體量很小,流失之后猶如一個新開的號,這樣的遷移沒有絲毫價值。
因此,「只有在公眾號時代把公眾號做到最好,才會有更多機會在下一個新媒體中繼續發展壯大」。
三、3個猜想
1.因為感覺能賺大錢
上次一個準大一的學妹跑來問我,做新媒體有前途嗎,以后薪資怎么樣。我答道,主要看個人能力。
她接著說記得咪蒙的一個20歲的實習生,第一年就拿了100萬年終獎。拿著自媒體行業大咖助理的薪資來展望自己的未來,真!的!很!美!好!
人都是有欲望的,我敢肯定也有不少大學生想通過公眾號賺大錢,我想這不太可能。究其原因,這是才華和機遇等多重因素共同決定的,并非人人都有賺錢的機會。
正如上周所寫的《運營公眾號5個月,實現經濟獨立,大學生思奇是怎么做到的?》,注意看文章中的細節,才能真正懂得靠公眾號實現經濟獨立背后的真相。
2.公眾號很火,想靠這個出名
確實有90后靠公眾號出名,這一點也不假。
97年的【我走路帶風】,現在確實火的一塌糊涂。可是還有更多的97年公眾號運營者,依然不知道怎么寫出好內容,依然對漲粉毫無方法。
每次都把自己與大咖相比,不僅會焦慮不安,還會過度自責自己的無能。
想火是正常的事,出名要趁早也是正確的。可是才華不夠,沒遇到機會,怎么能火?還是踏實學習,做最好的準備,等待機會來臨。
3.其它做不好,想做公眾號試試
公眾號的門檻很低,這是公認的。隨著公眾號逐漸膨脹,平臺也在不斷鼓勵原創優質內容,所以公眾號的第一道門檻—原創功能,也變得更容易獲得。
而這并不代表公眾號就很容易做,因為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數不勝數。「一個優秀的公眾號運營者更是需要懂用戶運營懂傳播學懂營銷學等等一大堆東西」。
而普通人學習一個專業就已經很費勁了,況且是多個專業。「學習也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學以致用」。
所以,對于一個要求綜合能力很強的運營職位,不要想的太過于簡單。「只有在不斷的掉坑爬坑中才能逐漸長大,而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四、4個建議
我希望你是看了這些建議,還想接著去做公眾號的。如果自身不夠堅定,還是跟著一個大號學習,這遠比自己做個人號學的多。
1.以提升自己能力為第一目的
提升能力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公眾號的運營也是一種。
從最簡單的編輯排版,可以學習簡單的圖片處理、提高審美等;從依靠活動漲粉,可以學習活動策劃、傳播學等;從粉絲互動,可以學習心理學、用戶運營等。
每類知識的本質學習方法大同小異,不同類別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唯一不變的標尺,因此,提升能力是一生都在做的事。
2.多去接觸公眾號運營者的圈子
多混圈子,這一點非常重要。
為什么要多混圈子?可想一想自己的人脈圈,是不是只是親朋好友加身邊的同學,都是同等緯度的人。就算每天去交流100遍,也不太可能產生大的改變。
而公眾號正好是一個接觸外界圈子的橋梁,不管是互粉群、白名單群、新媒體群,都會有各種大咖小咖。
大多數人在群里一言不發,時而還打廣告,這基本就已經喪失了這個群的人脈資源。「應該從社群運營者的角度去分析,才能用好一個群,混好一個圈子」(為什么別人家的社群總是做的那么好?)
3.堅持輸出有用的內容
做運營,就是持續為用戶提供好的產品體驗。
那什么才是有用的內容?這個倒不急著去找答案。先分清什么是沒用的內容,可能更有助于回答這個問題。(這里的沒用,指的是對用戶沒用)
那什么內容沒用?自己不想看第二遍(日記)、自己覺得很厲害的文章(自嗨記錄)、自己讀的爽的文章(強行灌水)等。
那有用的內容當然就是與沒用內容相反,自己想看第二遍(干貨)、自己覺得不厲害的文章(客觀)、自己讀的不爽的文章(利ta)等。
4.一定要去學習新媒體課程
很多公眾號運營者,都會在迷茫的時候到處問別人,可從來沒有仔細分析過自己。「所以經常會問著別人,突然發現了問題的答案」。
而大部分的疑惑其實大咖都總結好了,全部放在了他們的課程中。「如果你沒能找到對應的課程章節,只能說明自己的問題還不夠清晰」。
為什么要去學習新媒體課程?這個道理很簡單,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往上爬,肯定會更快的。
現在人們最珍貴的是注意力和時間,所以要想高效的解決問題,應當買一本問題解答手冊(課程)去找答案,而不是從0開始“自學”。
如果你身邊有人也在運營公眾號,而正好也在迷茫中,請務必轉給ta。
說句實話:做公眾號之前一定要在簡書寫些文章,看你是否能寫文章。
@1號女粉絲—Yorty(一個準大二妹紙,某求職類公眾號運營者)
我想了兩天,時不時在想公眾號究竟能給我帶來什么。感覺這是個需要想法,需要創造,需要能力的職業。
然后巴拉巴拉還說了一些其它問題,期間我在理發,于是趁著不看手機的時間,構思了一下這個問題如何回答。
@特能輸(本公眾號創始人)
我看了一下你的問題,總結來說就2個:
1、我適不適合做運營
2、運營是什么東西
公眾號其實只是個能力展示的地方,也就是你培養運營能力的地方。做公眾號不是個職業,頂多算個兼職。「你真的做的應該是運營,而不是你所說的公眾號」。
大部分大學生運營者做的最多就是編輯排版,這并不算真正的運營。還有最多的就是轉發文章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其實這也只算運營的一半,因為最重要的一半是「分析公眾號閱讀量等數據的來源和效果」。
適不適合這個問題,你要問自己,但是我可以給你幾個衡量的標準:
1、做這個你有沒有感覺樂此不疲
2、自己喜不喜歡研究用戶(聊天、分析等)
3、自己擅長做現在的事嗎,每天有進步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起碼運營對于你來說是個選擇。
運營是什么,這是個一直困擾很多人的概念。
但是我也可以跟你分享下我的理解,「運營就是你能把你的產品推薦給用戶,并且能夠讓用戶對你的粘性很高,并一直想用你的產品」。(自己寫的文章也算一種虛擬產品)
大概運營是什么,非常復雜,自己可以買書看看,建立基本認知。(買書記得買實戰派寫的,那些理論派寫的書看了作用不大)
二、2個說明
1.公眾號會衰敗,但運營能力處處需要
前段時間,紛紛有大咖唱衰公眾號。并因為類似文章被瘋狂轉發,一度成為熱點。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任何產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即使注冊量驚人的微信也不會例外。
而我們運營公眾號所掌握的運營能力,才是通用于各行各業的。
舉個例子,現在的微商賣貨,刷朋友圈廣告時都帶有運營思維。將「用戶分層,不定期的用福利激活僵尸粉,曬產品體驗提高購買率」等等。
微商廣告思路的轉變,越發讓人意識到運營能力的重要性。恐怕以后不懂運營,連微商都做不好。
2.把公眾號做到最好,才能在下一個風口有機會
這種類似的話是老羅(錘子科技CEO羅永浩)說的,他的意思是在這一個風口過去前,把手機做到最好,在下一個風口到來前才有機會。
做公眾號同樣是如此,如果你現在沒能做到相對有一點體量,到最后你也只能隨著公眾號的衰敗而消失。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每個平臺屬性不同,雖說這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但是平臺的遷移勢必會造成很大的用戶流失。如果體量很小,流失之后猶如一個新開的號,這樣的遷移沒有絲毫價值。
因此,「只有在公眾號時代把公眾號做到最好,才會有更多機會在下一個新媒體中繼續發展壯大」。
三、3個猜想
1.因為感覺能賺大錢
上次一個準大一的學妹跑來問我,做新媒體有前途嗎,以后薪資怎么樣。我答道,主要看個人能力。
她接著說記得咪蒙的一個20歲的實習生,第一年就拿了100萬年終獎。拿著自媒體行業大咖助理的薪資來展望自己的未來,真!的!很!美!好!
人都是有欲望的,我敢肯定也有不少大學生想通過公眾號賺大錢,我想這不太可能。究其原因,這是才華和機遇等多重因素共同決定的,并非人人都有賺錢的機會。
正如上周所寫的《運營公眾號5個月,實現經濟獨立,大學生思奇是怎么做到的?》,注意看文章中的細節,才能真正懂得靠公眾號實現經濟獨立背后的真相。
2.公眾號很火,想靠這個出名
確實有90后靠公眾號出名,這一點也不假。
97年的【我走路帶風】,現在確實火的一塌糊涂。可是還有更多的97年公眾號運營者,依然不知道怎么寫出好內容,依然對漲粉毫無方法。
每次都把自己與大咖相比,不僅會焦慮不安,還會過度自責自己的無能。
想火是正常的事,出名要趁早也是正確的。可是才華不夠,沒遇到機會,怎么能火?還是踏實學習,做最好的準備,等待機會來臨。
3.其它做不好,想做公眾號試試
公眾號的門檻很低,這是公認的。隨著公眾號逐漸膨脹,平臺也在不斷鼓勵原創優質內容,所以公眾號的第一道門檻—原創功能,也變得更容易獲得。
而這并不代表公眾號就很容易做,因為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數不勝數。「一個優秀的公眾號運營者更是需要懂用戶運營懂傳播學懂營銷學等等一大堆東西」。
而普通人學習一個專業就已經很費勁了,況且是多個專業。「學習也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學以致用」。
所以,對于一個要求綜合能力很強的運營職位,不要想的太過于簡單。「只有在不斷的掉坑爬坑中才能逐漸長大,而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四、4個建議
我希望你是看了這些建議,還想接著去做公眾號的。如果自身不夠堅定,還是跟著一個大號學習,這遠比自己做個人號學的多。
1.以提升自己能力為第一目的
提升能力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公眾號的運營也是一種。
從最簡單的編輯排版,可以學習簡單的圖片處理、提高審美等;從依靠活動漲粉,可以學習活動策劃、傳播學等;從粉絲互動,可以學習心理學、用戶運營等。
每類知識的本質學習方法大同小異,不同類別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唯一不變的標尺,因此,提升能力是一生都在做的事。
2.多去接觸公眾號運營者的圈子
多混圈子,這一點非常重要。
為什么要多混圈子?可想一想自己的人脈圈,是不是只是親朋好友加身邊的同學,都是同等緯度的人。就算每天去交流100遍,也不太可能產生大的改變。
而公眾號正好是一個接觸外界圈子的橋梁,不管是互粉群、白名單群、新媒體群,都會有各種大咖小咖。
大多數人在群里一言不發,時而還打廣告,這基本就已經喪失了這個群的人脈資源。「應該從社群運營者的角度去分析,才能用好一個群,混好一個圈子」(為什么別人家的社群總是做的那么好?)
3.堅持輸出有用的內容
做運營,就是持續為用戶提供好的產品體驗。
那什么才是有用的內容?這個倒不急著去找答案。先分清什么是沒用的內容,可能更有助于回答這個問題。(這里的沒用,指的是對用戶沒用)
那什么內容沒用?自己不想看第二遍(日記)、自己覺得很厲害的文章(自嗨記錄)、自己讀的爽的文章(強行灌水)等。
那有用的內容當然就是與沒用內容相反,自己想看第二遍(干貨)、自己覺得不厲害的文章(客觀)、自己讀的不爽的文章(利ta)等。
4.一定要去學習新媒體課程
很多公眾號運營者,都會在迷茫的時候到處問別人,可從來沒有仔細分析過自己。「所以經常會問著別人,突然發現了問題的答案」。
而大部分的疑惑其實大咖都總結好了,全部放在了他們的課程中。「如果你沒能找到對應的課程章節,只能說明自己的問題還不夠清晰」。
為什么要去學習新媒體課程?這個道理很簡單,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往上爬,肯定會更快的。
現在人們最珍貴的是注意力和時間,所以要想高效的解決問題,應當買一本問題解答手冊(課程)去找答案,而不是從0開始“自學”。
如果你身邊有人也在運營公眾號,而正好也在迷茫中,請務必轉給ta。
說句實話:做公眾號之前一定要在簡書寫些文章,看你是否能寫文章。
本文地址:http://123beaconmarketing.com//article/2019/1009/1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