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觀察生活中每一個不如意的地方吧,也許它就是你改變世界的機會。
我保證,我曾經無數次地遇到過那個討厭的插座問題而我所做的僅僅是無奈地把其中一個拔掉,或者等其中一個用完了再用另一個;要不就是再買個插線板。我相信在中國,插線板的銷量應該很好吧。但我卻從來沒想過怎么在設計上改進這個問題。在看到圖1-3所示的設計后,我才發(fā)現改變原來如此簡單。
● 了解人,觀察人
做設計是為了解決 “人” 的問題,是為了讓 “人” 從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所以說到底,我們是在做以 “人” 為中心的設計。那么這就需要了解 “人” 的想法、行為、習慣等,學會換位思考。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自己也是人,也是用戶,所以我覺得就應該按我自己理解的去設計”。但糟糕的是,人有共性,也有較大的差異性、你的個人想法并不能代表大眾的想法。所以設計師必須有一種本能。他的想法不能太"偏",能體會大多數人的想法,同時又能夠領先于大眾的想法,創(chuàng)造新的設計。這對于絕大多數設計師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平時多注意觀察普通人的日常使用行為是一個好的習慣,但要注意不要以偏蓋全,而是多思考背后的原因,歸納人的共性。
另外,設計師要注意積累自己的知識面和思考深度,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著作 (不光是設計專業(yè)方面的,還可以包含人文歷史等),進一步了解人性。
● 理性的思路
很多設計師把設計理解為簡單的外觀設計,一上來就開始構思界面細節(jié),缺乏一個完整清晰的思路,以至于設計方案遭到各種質疑。當然,其他人的意見未必都是正確的。設計師本人如果都沒有認清設計的本質,就更不要指望非專業(yè)人士有正確的理解了。最糟糕的情況是,所有人都把設計方案當成是畫作,而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喜好,因此討論無休無止,永遠都確定不了最好的方案。
遇到問題時,我們該如何思考呢?
如果你在工作中是按圖1-9的順序按部就班地思考并向團隊成員進行解釋的,而不是直接展示一幅完成的畫面,那還會受到這么多只關注表象的質疑嗎?
● 親自使用、體驗
很多錯誤的設計之所以頻繁出現,就在于設計者自己都很少去使用它,更談不上發(fā)現問題。我曾經見過很多糟糕的設計,它們之中有些根本無法使用,而設計者卻絲毫不知情,其實只要親自試用,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發(fā)現很多的問題,所以想要做出好的設計,首先要保證設計師深愛自己的作品,把它看的像名譽一樣重要,多番使用和體驗,直至完美無缺。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并不懂設計的人反而可以做出體驗很好的產品。原因就在于他會不停地去試用,發(fā)現問題,直至每一個細節(jié)都做到沒有缺憾 。
● 多聽用戶的反饋意見
親自試用并不見得能發(fā)現所有問題。畢竟你對這個產品太過熟悉,很多東西已經習以為常,而用戶卻可能并不了解。
我曾經為一個用戶量極大、但罵聲一片的網站做過一些優(yōu)化建議工作。當時我看到一個陌生的專業(yè)名詞,提醒他們應該把它改得更通俗易懂些。但他們的領導卻不以為然,說這個詞他們天天都掛在嘴邊,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并認為它就應該這么叫,沒有任何理由更改。
當一個人已經知道某件事時,他就很難想象出自己不知道的話會是一番什么情形,我們可能會嘲笑不會用傳真機的博士,卻忘記了自己第一次使用時的尷尬場景。
設計師永遠不是為了自己去設計的,多聽聽用戶的反饋意見,才能更快發(fā)現設計上的問題以及用戶的困惑,做出更受用戶喜愛、用戶體驗良好的產品。這也是設計師的工作目的。
● 留心好的設計,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
一個人如果讀過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那么對他的寫作就會有較大的幫助。同理,如果一個設計師常年累月,潛心研究了大量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那么他的設計質量自然也不會差。
圖1-10是2個應用的界面截圖。同樣是天氣預報的應用,左邊的界面元素復雜,內容雜亂,用戶很難快速獲取信息,而右邊的界面就清晰很多了。如果設計師都能長期關注設計趨勢、關注優(yōu)秀的設計是什么樣的,那左邊這樣的設計也許慢慢地就不復存在了。踩著巨人的肩膀,才能看得更遠。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很多設計師以及產品經理還是在持續(xù)地產出垃圾設計,這些產品的體驗比市面上很多類似的產品都要糟糕得多。我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 設計者平時沒有積累的習慣,沒有去觀察、學習其他產品的設計;設計者缺乏鑒賞力,不能分辨設計的好壞;設計者為了突出自身特點,故意避開競品的設計,但其能力又十分有限;時間緊迫,等等。
不管如何,網站制作者日常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平時需要多欣賞優(yōu)秀的設計,這種積累會讓設計師在設計時胸有成竹、事半功倍。
本文地址:http://123beaconmarketing.com//article/2712.html